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信仰的基督


信仰的基督

我們如何從前面所說的歷史的'耶穌'之生命和工作,轉移到他的追隨者所信的以人形現身的神那位'基督'身上?耶穌的門徒在他死之前并沒有作出那個結論,不過就算他在世的時候我們已經能見證到向形成耶穌是神成人這個結論的種力了.在前面的段落中,我們已嘗試描寫了耶穌生命中的一些事實,現在的們要看他的門徒覺得他是怎樣的.在這一方面我們立足於比較踏實的基礎上,因為如果福音書在報道歷史事實上很少的話,耶穌對他同伴的影响却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的陳述將分成三部分:他們看見耶穌做了什麼,他們聽到他說了什麼,以及他們感覺到他是什麼.

'他到處在行善事.'我們先以耶穌所做的來開始.由早期教會成員書寫的福音記載,以驚嘆的筆調描述他的作為.在他們書寫的篇頁中,特別是馬可的,充滿了奇跡.我們看到這些事件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我們如果把重點放在這里那就錯了.因為首先,耶穌并不強調他的奇跡.他從來就不用之作為強迫人們相信他的方法.他曾被引誘要這樣做,但是在他施行神職之前,在荒野中的靈魂省察之後,他拒絶了這樣的誘惑.幾乎所有他的特殊行為,都是遠離人群,靜靜執行并且作為一種信仰力量的証明.而且,當時其他文字也多得是奇跡的記載.但却沒有使見証的人把行奇跡者奉為神.他們只認奇跡施行者有不平常的力量.

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耶穌的一個門徒所強調的,我們就會對他的行為有較清楚的看法.有一次,在對一群人演說時,彼得覺得有必要把耶穌一生的行為濃縮成簡短的範圍.他的總結是什麼?'他到處在行善事.'(使徒行傳10:38)一個簡單的墓誌銘,却是最種人的一個,在平常人和不能適應社會的人中間,輕鬆而毫無矯飾地穿梭着,治療他們,勸告他們,幇助他們從絶望的深淵中解脫出來,耶穌周遊四方行善事.他以那般專一的態度和靈驗性來行善事,令耶穌身邊的人們經常要重新調高對他的估計.他們發現自己在想:如果神聖的善是要以人身來顯現其自己的話,就應該是這樣的.

(摘自:人的宗教  作者:休斯頓.史密斯)

 

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也是和上帝同一體的聖子.他行奇跡的能力是來自神的權柄.,只有來自神權柄的,才有行奇跡的權柄.耶穌也是有人性,他也是有感覺.這種感覺的邏各斯浸透進全人類的意識中,,人類的邏各斯中.這樣人們才能跟神合而為一.

''這個數字是有一種神聖的意議.太初只有上帝一個人,在還未開始他的創造之前,什麼也沒有.神說要有光,那裏就有了光.''代表太初.一切由太初的''開始.這是一個神秘的數字.耶穌是一個個體,個別的人也是一個個體,可是,在上帝之下我們的身份為眾多而又在他眼中,我們只是''.那麼,我們只有一個主體般上帝,在創造中我們是''的符屬體,我們是可被稱為沒有真意識的符屬品.平常我們的行為中,有多少意識是自己真正清清楚楚知道的呢?可以說,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夢中,不太清楚自己何以這樣做以及何以作出這樣的選擇.一般的時候我們是被欺騙,我們一真活在夢中.從來沒法得知自己真正的意圖.

想要得知什麼是真正的情況,只要一天我們還活在夢中,就無法得知真相.因為這真的有點困難,我們還無法得知First Cause從那裏找起.First Cause就包含着''的真實.放眼看去,''是唯一,它可以有很多創造的神奇.''的群眾可也是一,可是,這個小宇宙的一可真是包含着眾多的一,那我們已經處在創造後多少世代,Second Cause又已經經過多少的轉化,這個夢又發生了多久,我們已不知道在夢中走了多少路.那在夢中我們已經是什麼位置了?

放眼看去,宇宙有很多層面.''以下可能伸延出很多的宇宙,每一個又可以再伸延出更多的小宇宙,就這樣,夢中的威力就顯露出來了.''以下可以是無窮無盡,仔細地看其中一個宇宙,就會發覺不知從那裏找First Cause,到處都是Second Cause的陰影.''可以伸延至很遙遠的時空,變成很複雜的眾多的一的群,再看其中一個小宇宙,又可以是很多的個別的''.

至於宗教方面,神和人合一的奧秘是不容怱視.耶穌行神跡是從天的.神是唯一不變的,而人則活在變中.變則會帶來所謂''by product.歷史上,無窮無盡的畫面都是一幕幕群一又是唯一.這是一個圓的宇宙,每一件事都是循環的.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天地和生死


在早期中國宗教的這些偉大特徵中--與祖先的連續感,祭祀,占卜--它們有一個共同的重點.重點是在''而不在''.要了解儒家作為宗教的整個層面,重要的在於明了孔子把人民的關懷,''移到'',而沒有完全把''拋棄.

儒家這種雙面性的第一項可以很容易找到文獻証明.在當時一個爭論得很激烈的題目--哪一樣應該優先,地上的人抑或是需祭祀的神靈世界的要求?--他的回答是,雖然神靈的要求不可忽略,但人民應該為先.中國人日後為人所知的現世性和實用的考慮浮現出來了,孔子在凝結他們這種現世取向上做了很多工作.

'我不能說我們所知的社會是那全體,'杜威寫道,'不過我的確要特別說它乃是那可供我們觀察的全體的最廣泛和最豐富的表現.'孔子會同意的.他的哲學乃是一種常識和實用智慧的混合體.它沒有深邃的形上思想,沒有飛躍的玄想,沒有激動的靈魂對宇宙虔敬的呼喚.正常情況下,'不談鬼神'.'你知道的就認你知道,你不知道就認你不知道.'(譯注/原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他說,'多聽,對於有點懷疑的就擱在一旁,對於其余的要小心謹慎地說話;多看,於意思不清楚的就放在一邊,對於其余要小心謹慎地行動.'(譯注/原文:'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多見闕殆,慎行其余.'結果,只要問到有關彼世的事情,孔子就把重點拉回到人身上來.被問到侍奉鬼魂的事,他回答說:'你還不能夠奉人,怎麼能夠侍鬼魂呢?'(譯注/原文:一天能事人,焉能事鬼?')問到關於死本身,他回答說,'你連生都還不了解,怎麼能了解死呢?'(譯注/:'未知, 焉知死?')總而言之,一次只一個世界.

(摘自:人的宗教  作者:休斯頓.史密斯)

 

仰望向天,只見一片蔚藍的晴空,萬里無雲.有誰想過在衝上雲霄之後,可以到達什麼境地?在那遙遠的晴空上,那裏充滿了人好奇的夢想.人會向着天空想像,那裏有什麼神祇住在那遙遠的天際?天空就代表着人的希望. 天際是一片還未被開發的空間,充滿着為人類而預備的廣大的資源,,人類的夢想.

天有着對於人來說,極度廣大的資源,這就是緼藏在人意識中的所謂希望.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國一項獨有的哲學思想.它說明了天和人的關係.天一直管治着人的生命,也一直管治着人的各種行為.人這方面則是從着被授與的方式生存着,被授與則是一種被動.人從意識開始已經是在被動的狀態,,在沒有自己的選擇的情況下,在沒有一個真正的自己的身份的情況下,一定要從着某一個特定的模式,,一種無上的智慧.人一早已經,從被創造出來開始,已經是無上智慧的子民,必須服從這種智慧的規定,才可算是一個成功出生的人.

至於人的生存方面,人是活在怎麼樣的意識中?一般人都是被控制在一種二元的邏各斯中.人似乎在生活上的決擇上只有兩個方向,正面的和負面的.而宇宙的無上智慧就是靠這二元的邏各斯去捆綁着它的所有.人能說話,理應是這個宇宙的邏各斯的其中一個顯現.究竟邏各斯本身是不是就是''?為什麼我這樣假定邏各斯是''?因為分辨正面與負面的是處在人的意識,只有人的意識才需要有兩方面的認識;處在邏各斯方面,它只是需要發號施令,它不需要分辨正或負;分辨正或負並不是邏各斯的責任.當邏各斯下了命令,說話者的我們則在被授與的情況下,意識分成兩方,因為,意識的存在需一個生存的平面,'',才能成為'',在這平面上以被授與的邏各斯生存.

至於孔子主張不去講鬼神,只相信現況的存在.他的意思是說不要去想生活上觸不到的事情,做好目前的事情已經是一件神聖的事.目前已經是邏各斯浸透的生命,一般而言,天正是在我們當中,它的邏各斯正與我們一起.